“輻照食品對人類的健康是否有影響,就像轉基因食品一樣在世界上是有爭議的。”中國疾病控制中心輻射安全所原所長王作元介紹說,“因為我們只能用動物或者離體細胞做實驗,所以到底輻照食品對人體有什么樣的影響,研究起來還很困難。”據悉,目前輻照研究能夠依據的還是美國在日本投下原子彈以后的研究結果。所以盡管第一個商業食品輻照工廠在1991年就已經在美國的佛羅里達州開業,但截止到目前,世界上只有42個國家正式批準了240多種輻照食品的標準。有些國家則嚴格禁止輻照食品。
“歐盟對輻照食品持相當嚴格和謹慎的態度。”來自河南相關科研院所的一位專家告訴《中國經濟周刊》,他說,歐盟有關食品輻照的指令有兩個,即“離子照射處理的食品”的框架指令1999/2/EC和執行指令1999/3/EC。
“第一個指令規定了實施輻照處理的總體概念和技術要求,輻照食品的標示和輻照設施的授權等有關要求,包括‘必須具有合理的技術要求,沒有健康危害,有利于消費者’;‘不作為替代衛生措施的手段’;‘所有經輻照的食品或含有輻照食品成分的必須在食品標簽上標明’等內容。第二個指令規定在歐盟允許輻照的食品,目前只允許輻照處理藥草、香料和植物調味料一類物質。”這位專家對記者介紹說。
“日本北海道的土豆輻照設施是世界上較早的商業化運行的輻照設施,但日本除了在1972年批準土豆輻照抑制發芽外,一直沒有批準其他食品的輻照處理。”該專家說,“我們國家的輻照廠卻批了很多。”
“輻射育種是當前的研究課題之一。”王作元告訴記者,“比如我們把蔬菜種子帶到外太空,宇宙線的輻射要比地面強得多,經過宇宙線輻照的外太空種子種出來的蔬菜都超級大,比如黃瓜,都能長到人的胳膊那樣粗。而太空蔬菜我們已經食用了很多年。”
“有些食品經過輻照以后是能夠鑒別出來的。”王作元說,“比如白砂糖,輻照過的就會發亮光。但現在仍未大面積推廣。”
“輻照過的食品或者藥品的確發生了化學性質的改變。”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從事藥品加工工藝研究的專業人士告訴《中國經濟周刊》,他對輻照技術的關注已經有10年之久,擔憂溢于言表。“近年來我發現很多藥廠在盲目地使用鈷60來滅菌,食品行業也尤為突出,但是這種方法使用不當可能會產生輻解產物,要么造成食物營養素的破壞,要么造成藥物的有效成分破壞,抗病毒能力降低。”
該人士告訴記者,目前關于輻解產物的研究工作國內外還不多,但是在有限的研究中,大量檢測和臨床顯示,使用不當產生的輻解產物會產生不可估量的危害,“比如輻照過的青霉素鉀會引起攝用的小白鼠罹患癌癥,所以美國已經嚴禁輻照技術應用于液體藥物。”據他介紹,因為濫用輻照滅菌,國內的一些廠商和部分出口產品已經多次受到歐盟、日本、美國等國家和組織的警告、退貨等處理。
“有意思的是,目前我國輻照企業的鈷60大部分都是從國外進口的,他們一邊把鈷60推銷給我們,一邊又退我們的貨,不能不令我們深思。”該人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