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產品在收獲、加工和貯運過程中,由于微生物的活動和蟲害、加之氣候及產品加工貯藏方法上存在的問題,造成了大量的損耗。因此,如何使食品不受病原微生物及昆蟲的破壞,減少損失,保護人類的健康,一直是人類追求的目標。為了解決上述問題,長期以來,人們采取干燥、加熱、冷藏以及化學防腐等傳統的方法來保存食品,曾經收到明顯的效果。但是,也出現了一系列生態環境污染及破壞生態平衡等問題,引起世界各國政府和科學界的重視。食品輻照技術是20世紀發展起來的一種滅菌保鮮技術,以輻射加工技術為基礎,運用x射線、γ射線或高速電子束等電離輻射產生的高能射線對食品進行加工處理,達到殺蟲、殺菌、抑制生理過程、提高食品衛生質量、保持營養品質及風味、延長貨架期的目的。在輻照處理的過程中,食品本身的溫度變化不大,而且外形也不會因輻射加工而發生變化,滅菌的效果比加熱和冷凍的還要好,因而人們稱之為一種冷加工技術。
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國際原子能機構組織的輻射食品衛生安全聯合專家委員會上世紀80年代初認定,在10kGy(1兆拉德)劑量以內輻射任何食品,大量衛生安全實驗證明,輻射后的食品安全可供食用,不會引起營養和微生物方面的問題。
輻照殺菌的最大優點是能徹底消滅微生物,防止病蟲危害。射線穿透力強,可在不打開包裝的情況下進行消毒。此外,輻照殺菌還能延長食品和農產品的保存時間,如輻照后的糧食3年內不會生蟲、霉變;土豆和洋蔥經過輻照后能延長保存期6到12個月;肉禽類食品經輻照處理,可全部消滅霉菌、大腸桿菌等病菌。
事實上,我國輻照食品的數量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已迅速增加,目前輻照技術大多應用在脫水蔬菜、香辛料、寵物食品、花粉、熟畜禽肉、速溶茶等食品中。資料顯示,2002年我國經過輻照處理的食品已過10萬噸,位居世界第一。用放射性元素的輻射作用進行殺菌消毒的 “輻照食品”,我國多部法規要求在外包裝上必須明示。但調查發現,有些企業所使用的部分調味料包都涉嫌經過輻照處理,但未在包裝上作任何標注。讓人震驚的是,有業內人士透露,部分企業甚至將一些即將過期食品或細菌超標的產品送去輻照滅菌,然后繼續上架銷售。
可以應用輻照技術的產品有:藥品、食品、珠寶、化妝品、玩具等。其中應用最廣泛的輻照食品,品種包括脫水食品(洋蔥粉、八角粉、蝦粉、青蔥、辣椒粉、蒜粉、蝦仁等);保健品(減肥茶、洋參、花粉、靈芝制品、袋泡茶、口服美容保健食品);凍品(凍魷魚、凍蝦仁、凍蟹肉、凍蛙腿等);延長貨架期的食品 (月餅、袋裝肉制品、果脯等)和病人食用的無菌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