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問題關系重大,一個小小的失誤不僅可以毀了一個企業,甚至會危害整個行業。而傳統的滅菌方法卻存在著不少缺陷。用紫外線滅菌,由于紫外線的穿透力小,不僅影響消毒效果,且運行成本偏高;用化學試劑滅菌,則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危害人體;而高溫滅菌,則局限性大,有的物品需要保持原有色、香、味的原輔材料如水產品等就不宜加熱。
為有效解決食品安全問題,業界的目光已紛紛投向民用核技術,即食品輻照技術。此技術經過國內外50多年的研究,取得巨大的進展,在衛生安全上取得了一致的結果,并得到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的認可。在目前已經研究出來的方法之中,食品輻照被認為是極具前途的食品安全技術。目前全世界已有42個國家批準輻照食品200多種,食品輻照加工已列為國際重點推廣項目。
輻射處理食品與傳統的方法比較,其優點亦是十分明顯:在產品不需拆箱拆封的狀態下,能很好消滅微生物,防止病蟲危害,改善品質和衛生條件;延長食品和農產品的保存時間,某些輻射處理過的食品即使不冷凍也能保持新鮮狀態達數月或數年之久;射線穿透力強,可透過重重包裝,滅菌效果安全徹底;射線處理無須加熱,因此輻射消毒的食品,在外形和品質上與新鮮食品幾乎沒有差別;射線處理不會留下任何殘留物,這和農藥熏蒸法比較起來有極大的優點;輻射食品操作的安全性極好,效率也較高。
許多人或許會擔心,食品或原料輻照后“是否會殘留放射性物質”?眾多國內外權威機構研究表明:由于核物質本身并沒有與被照食品接觸,而是其發射的γ射線穿透被照射的食品,利用物理和生物效應殺死細菌,并沒有產生感生性放射物質。所以,是不會有放射性物質殘留的。
以出口的水產品為例,國外越來越重視水產品的衛生安全,對微生物的把關越來越嚴格,出口水產品可以通過輻照來控制微生物,使微生物含量達到國外客戶的要求。一些海捕水產品,在產生過程中,微生物控制基本達標,但這些出口企業還是以“買保險”的心態,將貨物運至輻照中心來接受輻照滅菌服務。另外,某知名企業酥糖中的原材料為花生,輻照不僅可以使花生抑制發芽,還可以防蟲蛀,自接受輻照滅蟲服務后,酥糖蟲變的投訴從每年至少50起下降為零投訴,有效地提高了產品質量和貨架期。
近年來,在政府的重視下,我國目前已在各省市建立了大量鈷源與高能電子束輻照設施,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輻照食品加工國之一。輻照技術的運用使我國有效的解決了部分食品的安全問題。